三教膜拜,关羽如何踏上封神之路

文化 2024-01-13 14:05:01 有品生活网

在中国的三教中,佛教、道教和儒家教说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根据传说,关羽作为后来被尊为神明之一的英雄,也经历了三教的膜拜,最终踏上了封神之路。关羽被称为武圣,他的英勇善战和忠诚令人钦佩。正是这些特质使得关羽在民间信众中广受崇拜,不仅接受了佛教的保佑和道教的祭祀,还受到了儒家教义的影响。一切都为他融入三教信仰铺就了道路,使他成为了封神界中备受尊敬的神明之一。

关羽封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什么原因让关羽不仅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并不断加封,成为国家保护神,而且也得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释道儒三教各自的认同,同时又深入民间,成为秘密宗教、结社尊崇,深受民众崇拜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历代修建的关帝庙多到因没有具体的数据而无法完全统计,关羽走向神坛的演变全程是这样的:统治者的重视

其实在关羽死后的800余年中,关羽并未得到统治者的特别青睐,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为了利用关羽的忠义形象而教育民众顺应自己的统治,因此自唐开始一直到清,将关羽逐步提升为重要的神灵祭祀。从统治者对关羽不断加封的封号上面,我们可以大致看到关羽从人到神的过程:

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明皇李隆基建武庙,主神为姜太公,以名将十人配享,关羽未上榜。在唐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增加配享名额,不止有关羽,还包括张飞、周瑜、邓艾等人,地位相同,并不突出,这是关羽在唐代官方祀典中最早的记录。五代十国时期在成都建立的后蜀政权,追封诸葛亮和张飞为王,居然没有提到关羽,还有更悲催的,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以关羽被仇国所擒为理由,把他踢出了武庙的配享队伍。

关羽地位的显著提升是起于北宋徽宗时期的,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宋徽宗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崇宁三年(1104年),再封“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8年),加封“武安王”,关羽正式晋升为王爵;宣和五年(1123年),再次加封“义勇武安王”。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赵构追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孝宗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天历元年(1328年),元文宗图帖睦尔改关羽封号中的“壮缪”为“显灵”,称“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尴尬时刻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尽废宋元两朝给关羽的封号,恢复东汉时候的封号“(汉)寿亭侯”,但因不知道“汉寿”是地名、“亭侯”为爵位,恢复的封号跟原封号比竟少了一个“汉”字,好大一个囧字,直到嘉靖十年(1531年)才由嘉靖皇帝考正为“汉寿亭侯”;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明武宗朱厚照赐南京关庙庙额为“忠武”,这是明朝统治者赐关庙名的开始,并下令将全国的关庙都改称为“忠武庙”;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明神宗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并改关庙名称“忠武”为“英烈”,关羽至此晋位为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明神宗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次追封,我们后世熟知的“关圣帝君”称号就是这一次追封得到的,明神宗对这次追封十分重视,派遣司礼太监恭捧九旒珍珠冠一顶、玉带一根、四蟠龙袍服一套、黄金牌一面上书封号十六字,至北京正阳门关庙供奉,我们今天在很多宫观祠庙看到供奉着的关公神像是身着帝装的,就是起于这次追封。不仅关羽得到了大帝的称号,关羽的亲属部将也得到了皇帝的加封,关羽夫人被封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长子关平被封为“竭忠王”,次子关兴被封为“显忠王”,部将周仓被封为“威灵惠勇公”,此外,并赐关羽左右丞相和元帅、伽蓝,分别是左丞相陆秀夫、右丞相张世杰、元帅岳飞、伽蓝尉迟恭,自此,关羽“永安帝位,不在将班”,成为皇家亲封的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

对关羽的真正神化是在清朝形成的。清朝统治者未入关以前,受三国演义影响,在建立后金政权的前一年(1615年),努尔哈赤建关帝庙。皇太极崇德八年(1643年)以沈阳为京城,建关庙,亲赐“义高千古”匾额。入关后,为了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识,效忠满清王朝,曲解关羽的忠义精神,顺治又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虽未加封,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西巡途径解州时拜谒关帝庙,亲书“义炳乾坤”匾额;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追封了关羽的曾祖父为“光昭公”、祖父为“裕昌公”、父亲为“成忠公”;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十全老人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嘉庆二十年(1815年),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道光八年(1828年),加封关羽为“威显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咸丰更是前后四次加封关羽,最后关羽的封号为“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威显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而且加封关羽曾祖父为“光昭王”、祖父为“裕昌王”、父亲为“成忠王”,并且在皇宫中也供起了关帝神位;同治九年(1870年),同治加封关羽为“护国保民翊赞精诚绥靖威显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光绪五年(1879年),关羽得到清朝最后一次加封,称号最终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全长二十六个字,可谓尊奉之至、无以复加了。

我们可以看到,从宋徽宗开始,历代皇帝对关羽的推崇不断升级,特别是明神宗和清朝历任皇帝,对关羽不断加封,最终使关羽成为远超过一般俗世帝王的关圣大帝,

再者与百姓感于关羽的忠义有关,在中国人崇拜的众多神邸中,关羽拥有最为广泛的民众基础。关羽从人到神的形成以及演变过程脱离不了三教的影响,并被纳入了各自的宗教体系之中。

造神传教需求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传入中国,起初是不被中国人所接受的,为了开拓信教市场,必须要加入本土元素的东西而去改良佛教,众里寻他千百度,从哪儿入手呢?这时看到民间把关羽看成是忠义化身,有很广泛的民间人气基础,就把目光投向了关羽,于是就出现了关羽发誓护持寺院的故事,并尊其为伽蓝(即僧院)护法神。 既然都成神了,人们便开始对佛教有了很大的兴趣,可以说关羽是佛教传播的最大功臣。

道家这个时候一看,这是和我要抢生意啊,和尚摸得我摸不得?也是为了逢迎统治者崇拜关羽的意愿,借此与统治者的意愿保持一致,于是也把关羽拉进来,于是就变成了后来关羽在道家不断的加封,作为忠义化身的关二爷也就是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就成了中国最具人气的一位神仙。道教通过借助关公的影响力,瞬间超越了佛教,成为了国内第一大教。究其本质,都是为了吸引民众,说服民众信奉本教,至于二爷到底应该算是谁家的神仙,各有各的说法,外人不足道也,就不知关于他老人家怎么看。

儒家自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以来,一直积极鼓吹对上要“忠”,正像诸葛亮《出师表》和李密《陈情表》所表现出的那种忠孝思想,可以称之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思想。但是儒家怎么想的的呢,好嘛,皇帝都跟着信教去了,儒家的未来岂不是岌岌可危。他们也发现了蹭热度的好处,也想找到与关公的联系,刻意夸大和宣扬关羽一生看的最多书是《春秋》,做事处世完全实践了儒家学说,这正是儒家推崇并大书特书的榜样。至此,关公成为了三教公认的神祗。通过《三国演义》的流传,统治阶级、儒家、佛教、道教全力宣传与刻画。

关羽神化形象的背后是民众对关羽心中义薄云天、忠诚诚信最纯粹的信仰,人际交往,往来行商,最重义气和信用,由于关公信义俱全,是公认最讲道义的财神爷,故商贾无不尊奉之,逢年过节都免不了祭拜关公财神的,这种信仰在清代,尤其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对其顶礼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会、青红帮特别敬祀关帝,且江湖上结义弟兄,亦必于关帝前顶礼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义。这份信仰寄托了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以上就是三教膜拜,关羽如何踏上封神之路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三教膜拜,关羽如何踏上封神之路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