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采用时辰计时,一炷香、一盏茶的时间大约是多久?

文化 2024-03-25 16:25:02 有品生活网

古代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时辰来计时,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大约是一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左右。而一盏茶的泡制时间大约也是一个时辰,因此在古代的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一炷香、一盏茶的时间来衡量时间的长短。这种古老的计时方式虽然已经被现代的钟表所取代,但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代计时仪器-日晷

欢迎阅读本期《今古纵横》。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计时的单位是时辰,古人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2个小时。但古时候没有钟表,虽然也有日晷、漏壶等工具,但那个都是大型的计时仪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因此民间很多对于时间的跨度描述,就会被说成“一炷香的时间”、“一盏茶的功夫”等等。那这些说法,具体代表多久时间呢?

烧香的“香”起源于中国古代寺庙和道观,是伺奉菩萨、神仙、灵物时用的。所以“一炷香”的概念,也就来缘于僧人或者出家人打坐。他们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禅宗的“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炷香,正好跨度一整白天,除去吃饭和休息时间,那一炷香的时间大概就是半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1个小时左右。

清香 香茶

由于香制作简单,携带方便,之后开始流传于民间。上自帝王家,下至平民百姓,家里都开始有事没事的烧香。除了供奉神灵、先祖之外,所谓“对月焚香”、“沉水熏陆”、“焚香弹琴”、“辟邪祛妖”都会用到香。因此用香计时也逐渐流行开来,最典型的就是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但在明、清以前,香虽为手工制作,不可能每支香都一样,但还是有一个标准的粗细和长度,那就是一炷香燃尽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这里提醒读者一下,那时候的香不是大家概念中细细的那种,而是类似于现在寺庙里能看到的那种高香。

民间上高香

到了明清时代,香的用处范围更广,制作工艺也越来越讲究,民间和出家人或者帝王家的香的制作方法也出现不同。民间的香开始变得更短更细,那也就是烧的时间越来越短。而据研究,明、清白话文小说中所写的“一炷香的时间”已经只有两刻钟,即只有现在半小时左右了。所以,后人更倾向于认为“一炷香”只有半小时,其实只是从明、清时候开始的。而这时候的香的粗细也并不是像现在影视剧里面看到的香,而是类似于筷子粗细的,否则哪儿能燃半小时。

一盏茶

关于“一盏茶”的概念就有些混乱了。清朝时候有口诀:“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2小时)有四刻,一刻(30分)有三盏茶,一盏茶(10分钟)有两柱香,一柱香(5分钟)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弹指,一弹指(10秒)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香茶

这里的香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那种细香了,而“一盏茶”大约就是10分钟的时间。当然,也有人说喝一盏茶,应该从茶泡好端上来开始慢慢细品,从开始烫口到最后饮尽、加上中间聊天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到了清朝,上茶已经转变为一种官场的逐客的礼节,用一盏茶来计算时间用的就越来越少了。但无非也就是10~15分钟左右而已。

另外相类似的还有“一顿饭的功夫”等等,其实和一盏茶时间概念上差不多,都是一种估略计时方法,而且偏差应该不会很大。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点赞、留言、关注,您的支持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